開公司買樓可以慳稅?2025解析公司名義買樓的優勢與風險
- 炒年糕的貓貓
- 7月15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已更新:7月16日

2024年度香港政府撤銷所有買樓的額外辣招,按揭上限一律調整至七成,供款與入息比率上限調整為五成。在此政策下,以公司名義買樓比起以往有更大的優勢。下文將分析以公司名義買樓的優勢及注意事項,助投資者作出明智決策。
一、甚麼是開公司買樓?
「開公司買樓」是指買家成立一間有限公司,並以公司名義購買物業。在香港,有限公司具有獨立法律地位,可以持有資產、簽訂合約、申請按揭及進行物業交易。需繳付從價印花稅(AVD),稅率與個人買家相同(從100港元至物業價值的4.25%不等)。
二、開公司買樓的五大優勢
好處一:稅務節省
以公司名義買樓,雖然在物業稅率上與個人名義相同,但在出租收益的稅務處理上卻有顯著差異。若以個人名義出租物業,需繳納 15% 的物業稅,計算基準為淨租金收入,且僅能享有 20% 的標準修葺免稅額,可扣減項目有限。
反之,若以公司名義持有並出租物業,相關租金收入將納入 利得稅計算範疇,首200萬港元應評稅利潤稅率僅8.25%,超出部分為16.5%,更重要的是所有實際支出(如按揭利息、維修費、管理費、折舊等)均可扣稅。
好處二:資產保護
法律風險隔離是公司架構的重要功能。有限公司作為獨立法律實體,其債務原則上不會波及股東個人資產。若物業涉及訴訟或債務問題,僅限於公司資產範圍內解決,為投資者提供一層保護屏障。這一點對於擁有多項資產的高淨值人士尤為重要,可避免單一物業風險影響整體財富。
好處三:私隱度高
隱私保護機制在高端物業市場備受重視。不少業主把物業由英屬處女群島(BVI)等離岸公司持有,則完全無需公開股東信息,外界極難查證真正業主身份,適合高淨值人士保障私隱。
好處四:財富傳承的便利性
跨代資產轉移通過公司架構更為便捷。若父母希望將物業轉讓給子女,直接轉讓需繳納高昂印花稅;而以公司持有物業,只需轉讓公司股份,僅需0.2%厘印費。
好處五:撤辣後的按揭優勢
公司的按揭成數上限在2024年施政報告後已上升至7成,供款與入息比率上限劃一為50%,以公司名買樓,不論買鋪、買工廈還是買住宅,彈性都大幅增加。以1000萬港元物業為例,公司名義買樓的按揭貸款上限,由樓價六成增加至七成,實際可以節省近100萬港元首期。但如果涉及公司股份轉讓,不能申請按揭。
三、注意事項
由於物業以有限公司形式持有,買家每年都需要支付費用為商業登記證續期、聘請核數師進行核數報告、報稅等工作,以符合法例對有限公司的要求。也需要遵守公司條例的要求,除了須要委任公司秘書外,所有支出、收入單據、銀行紀錄要保留最少7年,每年亦要履行申報周年申報表或公司報稅等的工作。
總結
用公司買樓相比以個人名義持有物業,可享有多項稅務扣減。然而,買賣投資物業是人生的重大決定,作出決定之前,買家應仔細評估自身的財務狀況,建議事先諮詢專業人士(如弘海策略)的意見。
Kommentare